百书斋 > 应春浅的一亩三分地 > 第46章 媳妇心思

第46章 媳妇心思


  端午节后,应沐瑞和云谙音打道回京,春生和顾佳晟也在家人的依依不舍中,收拾行囊入京而去。应家湾的生活又恢复平静。

  而文氏承诺让春绣姐妹在节日送给应沐瑞的荷包,也都完成了任务,春衣的荷包做得最精致,春绣的勉强看出是条蛇,若不是应沐瑞严肃,怕是要笑出声来,春浅的不算好不算坏,中庸的很,但细看倒能看出针脚细密,有些错乱似是有意为之。当然,云谙音也得到了端午节的五毒红包,春浅果然送了他条蜈蚣,那蜈蚣的脚长得跟柱子似的,丑得让云谙音转眼就扔不见影子了。

  春浅暗笑,事后给春桂讲了不少才子佳人的故事,以报答她帮忙做荷包之情。

  端午节后,万物复苏,春种结束,万物疯长。春浅姐妹最繁重的工作便是摘茶叶做毛尖茶,兼顾家务活,做饭洗衣,放牛喂猪,还有中午的女红学习。大人们扑在庄稼地里,除草、灌溉,个个苦不堪言。

  应沐瑞给应家留了一笔钱,本意是让他们改善生活,买田买地或者增加其他产业皆可,不必再自亲力亲为,整日埋头繁重农活中,文氏口头应和的好,随着应沐瑞一走,她便似乎是彻底忘记了那笔银子的事。

  春生走这日,黄氏带了红蛾和星星来送行,送完之后,便留在应家湾小住,不时抹泪诉苦,于湾的日子可比在应家湾苦了不少。往年,二房虽然单过,但有着公公和老三家的照顾,农活虽重,但都不用黄氏操心,一家子的生活还是挺舒适的,但如今回到于湾,没人帮衬,完全靠自己过日子,家里家外黄氏全都要操心。于九政回家后,便与人合伙种西瓜,整日扑在瓜田,家里得翻房子,桃园除草,两亩田的插秧都要靠黄氏,这才去了不久,她就晒得黑不溜秋,那眼神也没了往日的温柔含情,多了几分疲惫后的幽怨。

  这日,黄氏又在跟文氏哭诉,担心春生出门吃不好住不好,京里生活不易之类。张氏听了几句,提了猪草去喂猪,春浅正在给猪槽里添水,两头大肥猪,这都是家里过年的主力,既要供家里过年用的年肉,还得卖给亲戚邻家,是一笔大的收入来源。

  张氏知道二女儿向来有主意,虽然不喜欢她人小鬼大心眼多,但近年许多大事却不自觉地跟她商量。张氏问春浅:“春浅,你知道沐瑞哥给你奶奶留了一笔钱的事了吧?”

  春浅点头:“我听云公子跟我说过。”

  张氏把猪草恨恨倒进猪槽,两头大肥猪哄抢起来,吧唧声好大,春浅躲开,裤子上被溅到潲水,她默默地忍了,这些年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。张氏不高兴道:“你奶奶还瞒着我们,哼,不知道她打算把钱藏到什么时候,打算干什么呢!你二伯娘这些天不肯回于湾,就在我们家墨迹,围着你奶奶转圈,肯定是想打那笔钱的主意。我怀疑,你奶奶只把这事告诉了你大伯娘,然后你二伯娘不知道怎么从你大伯娘那里打探到了消息,所以才有这些天的事。春浅,你给娘想想,是不是这个道理?”

  春浅想想,“奶奶一向偏疼大伯家,而且家里有事也只找大伯娘商量,这钱的事只告诉了大伯娘倒是可能。但二伯娘应该是从春生哥那里知道的消息,大伯娘那人不会跟二伯娘说这么隐秘的事。春生哥离家,奶奶肯定会给他一笔私房钱,家里的境况春生哥最清楚不过,如果奶奶不把钱的来源跟他说清楚,他肯定不会要的。”

  “对,这个可能性也很大。可是,春生的嘴一向挺紧,怎么会把这么要紧的事告诉他娘呢?他娘什么德行,那嘴巴跟没把门似的,告诉了她,不就是昭告了所有人?”

  春浅思忖,暗道这就是春生的精明之处了。文氏手里有了一大笔钱,但从未声张,以文氏的为人,偏疼大儿子,春生在家她也会给春生留一份,如今春生也走了,文氏手里的钱用到何处那就很难说了。如果她心偏到一定程度,暗自大部分都贴补到了永胜家里,谁也不知道这事。但如果通过黄氏的嘴把这钱的事闹开了,文氏就算羞恼,也得顾及其他儿子感受,把钱拿出来公开使用,或者置产,或者分了,但不至于私自挪用掉。

  “娘,我跟你说。”春浅拉住张氏,吩咐她,“这件事你不要插手,让二伯娘去闹,她那人嘴巴不把门,绕了几天奶奶不接腔,她一定会把话闹开的,到时候大家都知道奶奶手里有钱,只要奶奶认了这事,钱就不会跑了我们三房的,毕竟我们家还有春裁,奶奶再怎么偏心,也不会不顾及爹和弟弟。你不要去惹奶奶生气,只管坐等看戏就行了。”

  果不其然,这天中午,文氏便借口一事,让黄氏回于湾。中午,文氏去地里给应传明父子送饭,回家后觉得口渴腹饿,去端茶桌子上的茶壶是空的,想去厨房找个粽子吃。这年头没有冰箱,粽子之类的保温保质只能靠放在水里,包好的粽子煮熟一大锅,然后都扔进水盆里浸泡着,能保存数天。一般都是吃的时候捞出一个,吃完的粽叶就是竹叶和绳子之类就扔在水盆里,保湿,回头洗了下次继续包粽子用。文氏在盆里捞了半天,都是粽叶子,一个粽子也没找到。

  春浅刚洗完一家子的衣服回家,放了竹篮子和棒槌在院子里,文氏出来问她,“我记得那盆粽子不是前天煮的,怎么就没了?”

  春浅道:“不会吧?我包的红枣馅儿的,我才吃了一个,昨天我还给大姐和小弟各剥了一个,里面还有不少呢!”春浅不信,走到厨房,捞来捞去,盆里果然只剩下粽子叶了。

  文氏知道春浅的性子,小事不屑撒谎,这种偷吃粽子的事她肯定不会干,就算是春裁吃的,她也不会包庇,对于兄弟姐妹的道德方面她看管的比父母要求还严格。文氏问:“红蛾呢?”

  “跟姐一起去地里摘茶叶了吧!”

  “不开眼的东西,除了她眼浅嘴馋还能有谁?”文氏行动力向来强,她提了把镰刀出了屋门,临走吩咐春浅,“去鸡窝看看下了几个鸡蛋,我看大黑这几天好像不很老实,这么久不下蛋,还天天在鸡窝便转圈子,怕是想孵小鸡,这个季节可不能叫孵了,家里已经孵了两窝小鸡,养不下那么多。”

  好吧,我去掏鸡蛋,春浅没什么精神。

  春浅开了院子侧门,进到南边山头,那里盖有猪圈、鸡窝,臭烘烘的。春浅提了篮子去摸鸡蛋,家里有两个鸡窝,一共养了三十几只鸡,平日就关在山头这块原本是一间房子的地基的院子里,一个鸡窝摸了六个,另一个鸡窝,被一只黑母鸡占据了,春浅刚靠近,那母鸡便咯咯地叫着跳起来,乍开翅膀鼓着眼睛,那架势随时要扑过来跟春浅拼命,它的屁股下有大约六七个鸡蛋。果然是要孵蛋了,春浅可不想跟母鸡拼命,立马后退,这事得找奶奶来。

  春浅又看了一回猪圈,两头黑猪被放了出去,不知道有没有祸害人家的庄稼。

  春浅看着篮子里的鸡蛋,琢磨着回去煮一些茶叶蛋,给大家当早餐吃。刚回到院子,文氏端着一个大瓷碗气冲冲进来,她将碗往前厅堂屋桌子上一放,声音超大,春浅探头一看,碗里是几只洁白的糯米粽子,中间还有窟窿,不见了红枣。文氏怒道:“我就知道是她在搞鬼,自己不成样子,带的孩子也都跟小鬼似的,偷吃偷喝,什么坏坯子!”她瞧见春浅,“春浅你来看看,这红糖哪里来的?赶紧去我房里看看,过年你两个姑姑拜年带来的红糖是不是不在了,你瞧瞧这粽子上的红糖都化成水了,他们倒是会吃,偷了我的粽子,还敢弄来红糖拌着吃。过日子是真不费她家的钱了?穷得连裤子穿都没有了,还管不住嘴!不是看春生面子上,我早把她给打出去了。”

  春浅默默听着,扭身进后屋奶奶房子,奶奶房是藏着糖果的,两位姑姑过年拜年来,不管其他礼物多少,但这两包红糖是跑不掉的,奶奶每年都把红糖藏起来,逢年过节或者哪个孩子受奖励时才拿出那么一点作为奖励,春浅知道奶奶的红糖放在什么地方,就在她床头的一只玻璃罐子里。那玻璃罐子是小姑刚嫁到简家,小姑父第一年上岳丈家里拜年连同红糖一起送的,说是早年他父亲出门做生意,一位朋友送来的稀罕物件,玻璃制品在这年头还是稀有物。奶奶对那只玻璃罐子稀罕的很,孩子们围观时她都一步不离看着,生怕孩子们把罐子砸了,后来那罐子便被她藏在枕头后,不许孩子们去触碰。但孩子们都知道,那罐子里藏着奶奶最甜美的食物。

  春浅爬进奶奶的床上,往那玻璃罐子里一看,花花绿绿不少的糖,还有好几包的红糖,春浅数了数,忍住偷一颗糖果的冲动,出了房间。她到前厅跟文氏报了她罐子里的糖果数量,文氏眸光连闪,“果然少了一包红糖,还少了十三颗糖果。这个小妮子,敢从我房里偷东西吃,果然是狗改不了吃、屎,还是没挨打挨够。”

  春浅并拢双腿,觉得屁股发疼,以前被文氏揍过的地方跃跃欲试,文氏揍起孩子那是真往死里揍,红蛾挨她的打还算少的,毕竟是于家的孩子,她不好过于严厉,但不代表她不揍她,红蛾每次挨揍都是因为偷吃东西,这次可好,名副其实的客人,客人在主家偷东西吃。况且还在这个关头,黄氏正跟文氏墨迹钱财的事,文氏可不是找到了个好理由,打发黄氏?

  文氏对春浅大方一挥手,“这洒了红糖的粽子,可甜了,今天就便宜你了,拿去吃吧!”

  春浅端起那碗粽子,嘴角发抽,就算她再馋,也不肯吃这被人扣了中间的红枣的粽子,有一个粽子上还明显看到黑乎乎的指印。春浅也不敢忤逆文氏,默默端了粽子进厨房,放进橱柜里。

  文氏心中算计一番,坐等二媳妇黄氏回来。黄氏不走,一是为了分给二房春生的田地,二是应沐瑞给留应家的那笔钱。文氏暗暗冷笑,就算你是春生的亲娘,那又如何?改嫁了就算改嫁了的,别想管我应家的事。


  (https://www.baishuzhai.cc/ibook/75/75767/4320917.html)


1秒记住百书斋:www.baishuzhai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aishuzhai.cc